close

  □葉青
  今年以來,新華社接連發出10篇“錢去哪兒了”報道,追問土地出讓金、買彩票的錢、路邊停車費、水電“附加費”等民生資金的去向和用途,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。
  在這組報道中,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機場建設費“去哪兒了”的追問,因為我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。在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,我就曾建議取消已收了20年的機場建設費。機場建設費始於1992年,最初是為籌集機場建設經費而設立。從緩解財政困難、加快機場建設的角度來說,大家對於收機場建設費是能夠理解的,但是,長期收取機場建設費則一直備受爭議。有很多消費者認為,機場在向航空公司收取起降費等使用費的同時,再向乘客收取機場建設費,屬重覆收費、兩頭收費。沒想到,有關部門解決爭議的辦法竟是在2012年全國兩會結束後宣佈,將機場建設費和原來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合併為民航發展基金。
  問題在於,有關部門從未公開民航發展基金的征收依據和明細。所幸的是,新華社記者站出來,對這個不容易搞清楚的問題進行了調查。根據《民航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》,民航發展基金收入應該全額上繳中央國庫,並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,專款專用。但新華社記者查閱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報發現,其72.24億元的營業收入包括10.6億元的民航發展基金收入,占總營收14.7%。這說明,要求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的基金,變成了上市企業的營業收入。
  事實上,機場建設費或民航發展基金存在的問題,在其他民生資金方面也普遍存在。由於長期以來的監管不力、審計力量不足,政府性基金總是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。如今,既然媒體報道已將問題擺上臺面,那就該想點辦法來堵塞漏洞。首先,應將政府性基金併入一般公共預算。儘管一般公共預算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,但總體而言比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要公開透明得多。其次是加大審計力度。儘管目前審計系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,但為公眾利益著想,還是要把基金作為審計重點。其三,有專家建議,可將公益金過渡為博彩稅,財政統籌專用,避免截留。
  需要強調的是,我們並不是反對所有的收費或政府性基金,關鍵是希望能夠減少收費中的“貓膩”,別讓從百姓那裡收來的錢進入部門小集體或者個人的腰包。對於一些先收後支而且可能出現諸多問題的收費,或許不如不收,這樣既有效率又體現公平。畢竟,多一種收費,就多一種腐敗的可能。
  (原標題:政府收費,別玩“貓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aiw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